top of page
Blog: Blog2
Search

太極之體

  • Writer: 黃藥師
    黃藥師
  • Dec 21, 2019
  • 3 min read

武學的內涵是透過肉體實在的變化而表現出所蘊含的哲理及當中的運作理論. 不論各派的武術, 所修練的方向都必需依照人體本身的結構並加以特定的運作方式來鍛練至能夠發揮出與拳理相符的效果.


太極拳的不同, 是在於其修練方向不是對自己現有的身體結構加以強化, 而是先將自身的結構逐步拆解, 然後再從仔細練習太極拳架和站樁的過程中重新讓身體形成新的結構, 這就是太極之體.


那麼, 所謂的拆解結構是怎樣一回事呢. 基本上人體的結構是需要骨骼, 靭帶, 肌肉及其筋膜的配合來具備. 這個結構會因每個人在日常作息中的運動習性, 姿勢, 飲食及其精神狀態而逐漸形成習慣, 而身體的肌筋骨再從習慣中適應出一種狀態, 從而轉化成為一種複雜的結構.只是這種結構可好可壞. 可令身體壯健漸至養生, 也可令身體受壓抑使之敗壞.


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和氣氛, 無盡的慾望和壓抑往往使人從精神及肉體趨向敗壞. 勞形傷筋已漸漸成為每天的習作, 然後免疫系統失調, 代謝能力劇減, 百病自然而生. 然而, 肉身的變化是無休止的, 所以既可令其敗壞, 亦可使之滋長.


太極拳的建立集合了古代先賢的智慧結晶. 以太極拳獨有的運作方式可以將身體原有的結構拆解, 再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 在這個結構的形成過程中, 自身的肌筋骨皆會進行調整. 骨架的關節角度會在練習過程中得以逐步修正至自然弧度; 肌肉會因為身體形成獨特的運作方式而得到延展, 肌肉的重量會逐漸掛在骨架上; 再逐漸令肌肉附近的筋膜張力得以重新調整, 並與關節附近的其他筋膜互相連繫成一體.


當太極結構開始成形之時, 身體會有幾個明顯的特徵:

1. 身體運作時的輕盈感:- 關節的重量不會停滯在體內任何一個部位, 而產生出體內無間斷的重量流動.

2. 身體運作時會以身體軀幹帶動四肢運作為主, 亦可以四肢帶動軀幹運動, 而兩者之間的運動幅度完全一致並配合無間.

3. 身體的穩定性和變化性:- 身體運作時會充滿變化性, 而且因為骨架和筋絡之間的緊密連繫, 所以身體在變化的同時顯現出穩定而不散亂的狀態.

4. 身體的吸收能力:- 身體在遭受外力的入侵時會逐漸具備消解來勢並可將部分能量化為自身動能的能力.


太極修練是無止境的, 而身體的改變亦絕不止于上述幾點. 因為太極的修練方向並不是要讓自己從太極拳獲得多少, 而是讓肉身以至精神皆得以解脫.


太極體的形成過程需要一段漫長的時間, 練習者在這樣的路途上可以體會到肉身結構的從有到無, 而再次由無到有的經歷. 這是一場肉身枯榮的過渡, 也是引領自己進入心靈修練的開端...

 
 
 

Recent Posts

See All
注家

在歷年的學習及教學過程中,發現一個重大問題 當老師本身的修為愈發高深,學生們所能學到的反而更少 這都因為內家拳的傳承涉及不同維度及非邏輯性的思維模式 故不論文武,在傳承的過程中,是需要有注家的協助 注家的出現,是讓學者及為師者在各不同身心層次之間達到有效連接的橋樑...

 
 
 
四象

太極…兩儀…四象 陰陽之道本就可以申延套用至萬象萬物 太極拳自然不會例外 太極拳中的陰陽以體內的虛實來體現,亦以此為動能來源 但問題是,只在體內分出單純的陰陽兩儀是不足以驅動身體來變化動作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蓋及此義 唯有從陰陽儀中各自再細分陰陽...

 
 
 
開闔

開闔是筆者習拳以來最感頭痛的一道題目 直至一天受恩師手把手的修正及傳授,方對此有深切的體會 過往在行拳時形成開闔的運作方式除了形態,時間的醞釀外,還是無法避免的從內在調動肌肉力量去嘗試模仿這種狀態 但更多的也只是東施效顰,霧裏看花...

 
 
 

Comments


訂閱表單

©2018 by 養晦齋.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